药学院生物药物与糖药物团队王凤山/张新科课题组揭示mir-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药学院生物药物与糖药物团队王凤山/张新科课题组揭示mir-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学术科研

药学院生物药物与糖药物团队王凤山/张新科课题组揭示mir-125a-5p在神经干细胞细胞外囊泡中调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2025-06-27 19:13 刘清月    (点击: )

近日,药学院生物药物与糖药物团队王凤山教授/张新科教授课题组在theranostic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mir-125a-5p in extracellular vesicles of neural stem cells acts as a crosstalk signal modulating neuroinflammatory microenvironment to alleviate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并描述了一个由神经干细胞细胞外囊泡(hnsc-evs)传递的mir-125a-5p介导的新型调控网络,这个网络能够有效调节并协调小胶质细胞的极化、神经元的修复以及炎症刺激后ciri的重塑过程。这一发现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潜在的治疗策略。

缺血性中风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引发大脑功能障碍和导致残疾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细胞外囊泡(evs)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有关细胞外囊泡如何介导神经保护的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在缺氧环境中hnscs-evs中的mir-125a-5p的水平显著升高;hnscs-evs内的mir-125a-5p在缺血状态下可有效促进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尤其是在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传 递与相互作用;富载mir-125a-5p的hnsc-evs(简称evsmir)展现出更为显著的促进小胶质细胞由m1型向抗炎m2型的极化,从而改变炎症反应,并降低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evsmir还可有效抑制神经元的死亡,结合多模态mri技术显示其显著改善轴突的超微结构和神经功能。深入的机制研究揭示,evsmir通过靶向ikbkg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进而实现神经修复的显著效果。

本研究揭示了mir-125a-5p在调节神经炎症微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其可介导细胞间通讯,同时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神经元修复及重塑,突显了这一机制在治疗ciri中的应用前景。研究不仅证实了富含mir-125a-5p的hnscs-evs可作为一种治疗ciri的新策略,更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细胞外囊泡在细胞间通讯及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山东大学药学院王凤山教授和张新科正高级实验师为本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刘清月为本文的第一作者。

上一条:国际首例!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应用脉冲场能量消融右位心阵发性房颤
下一条:药学院举办2025年药学科学前沿发展论坛暨《药学科学前沿(英文)》期刊研讨会
  
网站地图